真诚而野性的热带丛林女孩:萨宾娜(引言)
作者:僧房时间:2025-04-28 17:11:20热度:0
导读:德国女孩萨宾娜在至今还生活在石器时代的原始部落“法虞”中长大,她喜欢吃的不是肯德鸡、巧克力,而是烤食蜘蛛、鳄鱼肉、面包果,生吃活蚂蚁、蠕虫。嚼的不是口香糖,而是蝙蝠的翅膀。听的不是当红歌星,钢琴曲,而
德国女孩萨宾娜在至今还生活在石器时代的原始部落“法虞”中长大,她喜欢吃的不是肯德鸡、巧克力,而是烤食蜘蛛、鳄鱼肉、面包果,生吃活蚂蚁、蠕虫。嚼的不是口香糖,而是蝙蝠的翅膀。听的不是当红歌星,钢琴曲,而是雨季的隆隆雷鸣,原始人愤怒的战争呐喊、哀伤的情歌。玩的不是电脑游戏、游乐园,而是在丛林中学人猿泰山荡长藤,在鳄鱼河中游泳,钻石取火,爬树,玩弓箭、死蛇……。她几乎学会了在丛林中生活的全部技能。
我从一本名叫《来自热带丛林的女孩》认识了萨宾娜,了解了她那与现代女孩截然不同的生活。这本书原本是借给女儿看的,在茶几上摆了几天,我也没有打算去读。最初吸引我的是前面的几十幅彩色照片,如果没有照片,我可能永远不会翻开里面的文字。但一翻开故事,就引人入胜了,让人一口气读下去,一个真实的生活在原始部落边缘的女孩被栩栩如生地雕刻出来。当读到她在雨季的电闪雷鸣中张开双臂,仰望天空,闭上双眼,任风吹拂,任雨滴打在身上,身体与大地的炎热一扫而光。我也仿佛凉爽而舒适了。当读到长大的她因为生活的不如意,如离婚、失业等而陷入绝望,要自杀时,我也觉得难过,天昏地暗。此书写出了一个真实的萨宾娜,一个饱满的形象。萨宾娜.库格勒父母是“开发与扶持”计划的志愿者,主要工作是在东方较为边远的地方进行语言研究与传教,她于1972年出生在印度一个偏僻的少数民族村落,和村里的其他孩子玩耍中长大,养山羊、看星星、在小河里洗澡。七岁时随父母一起来到印度尼西亚东部的热带丛林深处的法虞部落,他们一家深入传说的食人部落的腹地,并定居下来,作者三姐弟和部落的孩子一起玩耍,和法虞孩子结下了情同手足的友谊。十五岁时,她随父母到德国生活了一年,在一所专修学校入学,但不太适应学校,十六岁后全家又回到法虞,但在德国的日子对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平衡被打破了,她在离部落不远的一座城市上学,只有假期能回法虞,但一回到朝思梦想的部落却越来越心不在焉,她向往着欧洲的世界,童年好友欧西的死激化这一内心矛盾,她连续几周哭泣,不断做噩梦。随后父母决定送她到瑞士一所女子寄宿学校学习,在瑞士的第二年与一位男模特交友并发生关系。完成两年的学业毕业时,她和一瑞士男子恋爱,回德国产下一子,后到瑞士与男子结婚,婚后又生一子,随后离婚、失业,一连串的打击让孤身一人的她濒于崩溃,在自杀接近昏迷的最后一刻她恢复了理智,将自己包扎好。她克服了巨大的困难,重新站了起来,进入德国一所大学攻读经济专业。从事过饭店管理和市场调研等工作,三十三岁写作此书成名,后成立了一家文化传播公司。后来又结婚生有两子,现在她和家人生活在汉堡附近。作者在书中完全呈示了真实的自我。
我觉得她是有些野性的,因为一个人在瑞士的一所女子寄宿学校读书时,第一次抛开女伴单独出校门,就到了一个酒吧,后来多次光顾。酒吧是男性较多的地方,几个星期后她就找到了一位男友,不久就和他发生了性关系。她承认他是迄今为止她见过的最漂亮的男性,是一个模特,一见面就喜欢上他了,后来得知他有妻子和孩子。等到毕业时,萨宾娜和另一个瑞士男子未婚先孕,生下了孩子后和那人结婚了。她应该不缺乏人伦的教育,父母是非常相亲相爱的,至于在两性方面如此草率,可能受到法虞野性的风俗的影响?也可能是由于无知?这仍需下文进一步探讨。她可能也是有些粗率与鲁莽的。回答老师问题时称呼老师的外号而不自知;我猜测离婚的一个原因应是她和丈夫发生口角时可能会像法虞人愤怒时一样大吼大叫;她也是善良的。她为法虞曾经有几千人,因为频繁的战争减少到四百多人而惋惜。她爱收容动物,是小动物的庇护所。丛林中有三个孩子在家中亲眼目睹父母被人杀死,她为孤儿送去食物,久久不能从悲伤中自拔;她是非常真诚的,敢于详细写出自己自杀的经过,坦露自己的软弱与内心的分离感,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诚实的品格。
敬请阅读后续部分《二、从萨宾娜个人角度分析她的人生》。
2011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