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作者:春山如笑时间:2025-04-23 02:26:16热度:0
导读: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这首词是怀念欧阳修之作。欧阳修在颍州去世许多年后,苏轼赴颍州为太守,夜游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这首词是怀念欧阳修之作。欧阳修在颍州去世许多年后,苏轼赴颍州为太守,夜游林木翳然,碧波粼粼的西湖,发现歌女还在传唱欧公为颍州知州时写的词作。感动之下,东坡步其韵和了这首《木兰花令》。全词触景怀人,情景交融,清丽凄婉,空灵飘逸,抒发了词人由悲秋而怀人伤逝的深沉感情。
上阕写泛舟颍河,触景生情,渲染了浓郁的怀念氛围: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深秋时节,霜后的淮河不如夏日宽阔,已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清澈洋洋的颍河也水浅声低,只听得到幽咽悲切的潺潺水声。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这里的人们思念欧公,佳人们还在传唱他隽永清丽的词调,而欧公知颍州时写的这些词,距现在已有四十三年了,岁月流逝,真如电光一般,一闪就过去了。
词的下阕抒发怀人伤逝的感情,委婉深沉,清丽凄恻: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人生短暂,就像那秋草上明澈圆润的露滴,流转似珠,却倏尔而逝;又如那一轮明月,十五那一天是晶莹圆满的,到了十六,月轮就要缺一分了。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醉翁的诗词虽然还到处传唱,醉翁的文章仍在人间流传,而真正领略过他音容笑貌,感念他的政德,钦佩他的道德文章的,现在还能剩下几人?怕只有这倒映在西湖波底的明月了。
注释:
①元佑六年(1091)八月苏轼为颍州(州治今安徽阜阳)知州时作。欧阳修于皇佑元年至五年(1049—1053)为颍州知州,时常去该州的名胜西湖游览,作了不少词。本词所和欧韵(西湖南北烟波阔),调名一作《玉楼春》。
②长淮:即淮河。霜降之后河水减退,河身显得狭长了。颖:颖水,淮河支流,颖州州城在其下游。
③醉翁:欧阳修的别号。
④四十三年:谓自北宋皇佑元年(1049)至元佑六年(1091)年。
⑤盈盈:指仪态美好。《古诗十九首》:“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王观《卜算子》:“眉眼盈盈处”。也指湖水清澈。《古诗十九首》:“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⑥三五、二八:指十五、十六夜的月亮。
附录:木兰花令宋?欧阳修
西湖南北烟波阔。风里丝簧声韵咽。舞馀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
杯深不觉琉璃滑。贪看六么花十八。明朝车马各西东,惆怅画桥风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