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哎呀,怕什么?反正是自家人监考自个人阅卷!”教师甲戏虐地说道。“你们准备纸条和参考题了吗?别到时候吃亏哟!我听说这次考试嘴讲是闭卷考试,实际上是开放的。”教师乙向教师丙一边大谈经验之道,一边透露自己
“哎呀,怕什么?反正是自家人监考自个人阅卷!”教师甲戏虐地说道。
“你们准备纸条和参考题了吗?别到时候吃亏哟!我听说这次考试嘴讲是闭卷考试,实际上是开放的。”教师乙向教师丙一边大谈经验之道,一边透露自己刚刚刺探到的小道消息。
“各位老师注意了,市教育局的领导在外面巡视,请大家注意一点,不要把答案露出来。”考场上,监考老师为参考的教师们“把风”和提醒着。
……
别惊羡,教师们竟有这样“牛”的考试机会!这样的考试,谁不能通过?除非是白痴。
别诧异,在今天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还会有如此形式的考试!
但是事实千真万确,我告诉你,这就是我们星期天上午参加的合肥市中小学教师“备好课”专题学习考核活动。
回想这次考核经历,个中的一些花絮还真让我记忆犹新呢!
为了消弭广大考生畏惧情绪,考前一个礼拜左右,区教育局人事科就转载了市教育局的相关资料,及考核的重点题目(考后才发现,和试卷上的一模一样),并短信通知各校校长,让其转告各位一线教师不必担心,届时都可以通过。如此煞费周折,如此良苦用心,无疑给了教师们一个足以高枕无忧的“定心丸”。据我初步了解,这次考试能做到自觉学习教材、认真复习知识要点的恐怕不超过10%。大部分教师无非都是抱着一个心态,那就是“一抄定乾坤”!。
再回忆考试时的情景,我不得不为教师们的舞弊之能事而佩服不已。你瞧,这边,还真够用心的!他把各类题目和答案复印缩小,裁剪成巴掌大小,再一页页地装订成册。看上去,就像学生们课下看的什么《阿呆》、《阿衰》一样的小人书;你瞧,那边,胆子可真够大的!他直接把现成的答案臧掖于试卷下抄袭,全然不顾讲台上的两位监考教师;再瞧,那墙角,还真够猖狂的!她干脆把他的试卷直接拿过来,“照葫芦画瓢”。还不时,把随身携带的参考书放在桌面上一顿猛抄——这本书上正好有试卷上的教学设计呢……
尽管在这次考核中,我最终还是抛弃了所有的自诩清纯和自命清高,也加入到了抄袭舞弊的行列中,但今天我还是要从另一个层面在内心深处做一次深刻的反省和剖析,权当是向自己所教育的那帮孩子们作次检讨吧——
作为老师,我们曾经教育学生们一定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万万不可弄虚作假。而在平常的每次教学测验中,若有个别学生从中舞弊,我们更是深恶痛绝,义正词严地予以批评。可现如今,在伟大、神圣、正直的标榜下,我们不也照例步入了孩子们的后尘吗?也许,我们会强调自己年岁已高,记忆力减退,甚至强调有了家庭、有了孩子的牵绊,没有时间来学习等等借口或理由。但这些,绝不是什么光明正大、堂而皇之的理由!我们除了诋毁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外,便只剩下了习以为常的懒惰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生轨迹和工作态度。试问我们的老师,如果当天的考试是由你们的学生来监考的话,你们是否还有如此的胆量和勇气呢?
当然,我认为这也不能完全责怪于我们教师个人。如果说教师个人不能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是内因的话,那么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是否应该担当起外因这一责任呢?原本是72学时的“备好课”专题知识培训,为了应对省里面检查验收,也不邀请专家引领一下,也不集中培训一下,也不给足时间让大家自学一下,愣是不费一纸一墨,一兵一卒,便将要点一划,题目一圈,再往网上一挂。不管整天忙于教育教学的教师们能否理解贯通,能否掌握理论,能否运用于实践中,就稀里糊涂地考核一通,落个皆大欢喜的局面。说白了,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说难听一点,严重一点,这就是教育行政不作为行为。在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形势下,它除了毫无实际意义和科学价值外,便如一种无形的“助推器”,刺激和推动着广大的一线教师为了应付形式化的考试,不得不“偷工减料”、“投机取巧”,完全流于敷衍之态势。在此情况下,我们还能指望这个专题理论的学习有心得、有成果、有经验、有运用、有推广吗?
原本,引入这种专题理论学习,是想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实实在在的变革;原本,采取考试这种考核形式,是想检验广大教师的学习效果如何,是想激励大家不断更新知识理论结构,促进自我专业发展。然而现实的结果却背道而驰,这种形式主义非但没能激发起教师们认真为之、自觉待之的积极思想和工作态度,反倒助长了教师们养成惰性的工作习惯和学术不端的教育氛围。长期以往,很难想象,我们的教育不会陷入教师职业倦怠的尴尬境地和危险遭遇。
其实,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单单发生在我们教师身上的,诸如上述专题学习考核这类的形式主义,就有很多很多。譬如:在暑期里,全体教师参加一个星期的集中培训;各学科教师参加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教师们参加各类校本培训、专题讲座等等。纵观这些形式主义,除了老命伤财、兴师动众、浪费时间和精力、考核一律合格通过等特征外,真正所起的作用却与活动初衷差之甚远,最终的成效也是甚微,我们教师的个人业务水平和技能大多数还是“原地踏步走”,鲜有进展。既然如此,那教育部门为何还要频频举行、屡屡组织呢?在我看来,这是否是我们的教育部门或教育领导在追求教育功绩过程中或者说是为了不得不完成上级交代的差事而采取的某些作秀举措呢?
众所周知,形式主义的东西永远是被动的,肤浅的,暂时的,不牢靠的,不能形成教育持久力的。而教育,若想真的发生实实在在的变革,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也只有充分激发出教师的工作激情和热情,调动出教师的“内驱力”后,再辅之以相应的务实的有针对性的技术理论指导、业务技术培训等,并运用相关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使之形成良性循环的可持续性发展态势。那样,我相信教育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的!
所以,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呼吁所有教育人自觉行动起来,拒绝一切形式主义,还教育一片纯净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