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我们不妨天真地假设,如果“官二代”、“富二代”并不存在权力与金钱赋予他们的“特权”,那么,谁会在乎他们是“当官者的后代”或者是“有钱人的后代”啊?!假如连在乎都不可能在乎,那谁还会对他们愤青呢?如此一
我们不妨天真地假设,如果“官二代”、“富二代”并不存在权力与金钱赋予他们的“特权”,那么,谁会在乎他们是“当官者的后代”或者是“有钱人的后代”啊?!假如连在乎都不可能在乎,那谁还会对他们愤青呢?如此一解说,蔡奇先生想必应该明白了愤青之所以愤的原因了吧?愤青并不可爱,而是真的“爱憎分明”。因为他们很愤怒这种毫无公平可言的“权力和金钱赋予的特权”,简略一点地讲,他们愤怒这种毫无公平可言的“特权”。
我们都知道,这种“特权”不是存在于百姓人家,而是聚集于“官二代”和“富二代”身上。所以,“官二代”和“富二代”并不再是单纯的一种称呼,而是一种“特权横行”的代名词。其实,把“官二代”和“富二代”直接称呼为“特权拥有者”也是同样可以的。
“官二代”和“富二代”本身坏不坏已经不再是大家要关注的焦点,大家真正关注的焦点已经是“谁在享用或拥有特权”?就算是一个不错的“官二代”和“富二代”,那也是一个“享有特权”的“官二代”和“富二代”。可见,真正把“官二代”和“富二代”推向“公平”这柄尖刀的不是“愤青”,也不是“分割群体”,而是“特权”!如果“特权”消失了,愤青的矛头就无法指向“官二代”和“富二代”,能指向的,就只是那个令愤青愤怒的人——“不管这个人是谁,只要他是引起公愤的人,便是愤青的愤怒对象”。就像“小悦悦事件”中的那18个冷漠者一样,没人说他们是“官二代”和“富二代”,但是,世人愤怒了,有人愤青了。可见,“坏人”、“坏事”、“坏特权”才是让世人成为愤青的主要原因。
蔡奇先生作为一个官大人,在此使用“愤青”一词是很不应该的,就像是说“刁民”一词一样,岂是你等“公仆”该随意使用的?你这样的身份说这样的话,那叫谁还敢对“官二代”和“富二代”的“特权”愤怒啊?一旦愤怒了,你便给人家扣上“愤青”的名号,你不觉得你这是变相地剥夺了他人对“特权”愤怒的资格吗?再反向思维地问一句蔡奇先生,是不是对“官二代”和“富二代”这种“特权拥有者”不愤怒、很淡定便不是“愤青”啊?!如果真是那样,那你不如直接说——“谁称呼‘特权拥有者’是‘官二代’和‘富二代’,那这人就是愤青。”
这等“公仆”真叫人大跌眼镜,好在本人视力不错,没佩戴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