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我们应该拥有和还没有拥有的生活
作者:赈锡时间:2025-04-28 05:54:38热度:0
导读:突如其来的地震,仿佛一团巨大的阴云。毫无疑问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物理、地理上的革新,也对大众普遍的人际关系、命运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作为大学生,我不得不从当下我们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情状进行反思。我想这是
突如其来的地震,仿佛一团巨大的阴云。毫无疑问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物理、地理上的革新,也对大众普遍的人际关系、命运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作为大学生,我不得不从当下我们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情状进行反思。我想这是我的责任,也不仅仅是我的责任,它事关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的整体面貌。
汶川大地震,我想它就是一个警钟,敲响我们的头颅;也是一条鞭子,鞭打我们日甘平庸的心,足以给一直碌碌无为的我们一些启示。当然,我无法否认有志者的存在,但毕竟是微乎其微、微不足道、屈指可数,是少数的少数。
如果我们有良知的话我想我们都该承认这一点,我没有说废话。古语乱世出英雄,我们活在当下,共和国前进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滞,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我们是幸福的,我们应该满足。在此,我想大家理解的满足还存在歧义,实际的满足是在不断创造前提下的与时俱进。
江泽民在2001年建党80周年讲话中提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2002年中央党校发表的“5。31”讲话中他又进一步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由此可见“与时俱进”不只是一句口号,也不只是一个总结,它还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立场所在。而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匮乏的正是这种精神面貌,一种自省的、前卫的、富有创建的人文气质。作为一名共和国旗帜下的大学生,我深有感触。
祖国越来越强大,生活的安逸让我们享受到了无与伦比的物欲满足,但我们的精神却为何让人感觉无所皈依,甚至在滑步、倒退?
每年,我们拿着家里的一笔钱来到学校,可是一年结束的时候,我们又学会了多少东西,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行为又有多少程度达到了合格大学生的标准。我以为,我们缺少严谨的生活态度和强烈的道德、责任意识,也包括学习态度。我们可以找足够的理由来让自己颓废、无所事事,甚至是放浪形骸。
但我们无法回免历史对我们的偏见,很多年以后,或许我们将被人忘记,我们将演变为一粒最没有重量的灰尘。因为我们当代的大学生还没有形成自己比较正面、客观的人文内涵,也可以阐释为我们的‘时代气质’。是的,我们没有。我们现在所面临最大的困难还是我们的人生信仰的缺失,我们不明白自己到底应该做些什么,我们像田野里那些守望麦田的稻草人,稻草人是没有思想的,所以还是要受制于人,受制于有思想的大写的“人”。
而大地震正好给予我们一个反思的机会。在此请理解我的意思,我不是庆幸灾难,我重视这个灾难的意义。我想起了一个诗人的话,他说“风顺着自己的意思吹”。地震中,我失去了很多,比如一个人说起故乡的那种挂不住的自豪,比如,我的在记忆里依然存在,并讲永生的故人。
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会告诉他们:“你们走了,我不难过。”我还有什么难过的呢,大悲无形,我仅仅希望,他们能在天国里活得好些,这就够了。
“活着都是幸运的。”我无法让自己忘记这一句话,我记得它,是因为它是灾区一个失去了几位亲人的大娘说的。我看见她的那些泪光,我更感到作为生者的意义和责任。作为大学生,我又来自灾区,建设家乡我义无返顾,所以这些天来,我思考很多以前根本不可能涉及的问题:时间、历史、财富、记忆、青春、激情、创造,甚至更多人生的意义,它们都是关于生活的,关于我们本身。
在行文的最后,我想再说一些话,送给我们一起读大学的同仁共勉,包括我自己:“我们是未来的,更是现在的,惟独不属于从前;好好把握,不要荒废,成就自己也是成就别人,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也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满怀激情尽情去伟大的事业里绽放自己的青春,此生无悔。”
羌人六,08,5,22,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