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三才与颜之推
作者:罐子玉时间:2025-05-04 03:05:35热度:0
导读:温子升,北魏人,当时在北地极富文学声誉,南朝梁武帝萧衍读其诗而夸耀:“曹植,陆机复生于北土。”可惜,命运不济。东魏末年,元瑾作乱,权臣高澄怀疑温子升知其谋,下狱饿死。温子升的《捣衣诗》含蓄蕴藉,寓意深
温子升,北魏人,当时在北地极富文学声誉,南朝梁武帝萧衍读其诗而夸耀:“曹植,陆机复生于北土。”可惜,命运不济。东魏末年,元瑾作乱,权臣高澄怀疑温子升知其谋,下狱饿死。
温子升的《捣衣诗》含蓄蕴藉,寓意深刻,意境美,直是唐诗风格,诗曰:
长安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捣流黄。香杵纹砧知近远。传声遞响何凄凉。七夕长河烂。中烽明月光。蠮螉塞边绝候雁。鸳鸯楼上望天狼。
长安,秋夜,佳人。一副美景徒添无限惆怅,孤独寂寞相伴,凄苦悲凉随身。并非一人在制衣,那明月星辰下,万户捣衣声。远近高低,次第错落,稻衣声中露哀怨,哀怨声中蕴泣诉。那此起彼伏的捣衣声,似乎是对战争的别一种抗议。七月七日鹊桥相会,只见织女守望;中秋十五团圆夜,只借明月寄相思。欲托鸿雁寄衷肠,寒意更甚,已无南飞大雁。戍边将士何时归?怕只怕,断了音信无人问。夜登鸳鸯楼,观苍穹,恨天狼星在,难以团圆。
在春日偶游池塘,见落红点点,不禁对池而独奏,可叹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罢琴看流水,欲论游鱼,却不见当年惠施与庄子。正是:“徙自临濠渚。空复抚鸣琴。莫知流水曲。谁辩游鱼心。”
像他这样的文才,必然是曲高和寡,政治,生活和文学上,都是孤孤单单,莫名的忧郁时时袭击他的高远的心。中途夭折,能不让人心伤悲?
邢邵,北齐人。喜欢沈约的诗,多所模仿南朝诗歌。乐府小诗《思公子》已纯然唐诗摸样:绮罗日减带,桃李无颜色。思君君未归,归来岂相识。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本已宽松的罗衣,愈发显得宽松了。刻骨的别愁,深挚的离恨。桃红柳绿在她的眼中,也着上了黯淡的色彩。几多思念,几多凄苦,几多辛酸;青春一去不复返,昔日少妇,今日老妪。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即便相见,尘满面,鬓如霜,还能想认否?愿天下有情人,都能团圆!
邢邵青年时客居洛阳,游山水,行宴饮,颇有点南方人对自然的钟爱,行为颇放浪形骸。至晚年,多衰病,独登台时日多,亦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之感。而几经战乱,洛阳亦盛衰不定,抚今追昔的情怀不免出现。景不再是明媚艳丽,而是“天高日色浅,林近鸟声哀”;思古之幽情,抒发痛恨:“遨游昔宛洛,踟躇今草莱。”愈到晚年,愈有诗文气质。
魏收,北齐人。其人品似乎不被看好,不够检点,是个卑鄙小人,轻薄好色,属于风流才子类,时人号称“惊蛱蝶”。不过,官做的挺大,平步青云,似乎是《鹿鼎记》中韦小宝之流,不过欠缺了韦小宝身上残存的正气。他撰写《魏书》130卷,借修历史书之便,有恩的酬恩,有仇的报仇,混淆黑白,颠倒是非,故意曲解历史,被人讽为“秽史”。比之陈寿撰《三国志》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的诗也因此被人讥评为“俗而低下”。他重视南朝任肪的诗,多有模仿,有时几近剽窃。邢邵曾批评说:“魏收非直模拟亦大偷窃”江南任肪的诗。魏收很会钻空子,并不敢真正袭取名家诗句,只是“偷”应用文写的不错而诗歌写的一般的任肪的诗。把任肪的诗放入自己的冶炼炉里,重新加工,雕饰,最终成为自己的,只有那些格调低下的诗文,才是自己的真正作品。
他的乐府诗《棹歌行》,极富诗情画意,颇受论家赞赏:
雪溜添春浦,花水足新流。桃发武陵岸,柳拂武昌楼。
摄入画面的春景是流动的,旋转着的,读之不觉春风扑面。这倒是魏收诗中的不可多得的佳作。
颜之推,原为南朝梁人,江陵为西魏军攻陷,梁元帝萧绎被杀。西魏大将李穆对他很推崇,将他送往弘农,要他为其兄李远管文书。他不愿作为附逆之臣,趁黄河水上涨,携家眷乘船夜经砥柱之险,奔赴北齐。
他以侠客自居,碎觉得此次投奔有冒险性,但仍意气昂扬。北齐皇帝对其不薄,但究是身在异域,免不了权贵的猜忌,并不会真的被委以重任。因而,花好月圆之时,自然怀恋故国,怀念故主萧绎,情绪所激,挥毫作《古意》二首,看(其一):
十五好诗书,二十弹冠仕。楚王赐颜色,出入章华里。作赋凌屈原,读书夸左史。数从明月宴,或侍朝云祀。登山摘紫芝,泛江采绿芷。歌舞未终曲,风尘暗天起。吴师破九龙,秦兵割千里。狐兔穴宗庙,霜露沾朝市。璧入邯郸宫,剑去襄城水。未获殉陵墓,独生良足耻。悯悯思旧都,恻恻怀君子。
博览群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而优则仕,春风得意马蹄疾。君臣相遇,恩遇优渥。文学史学,任我遨游;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高雅情怀,阳春白雪。霓裳一曲千锋下,舞破中原始下来,江陵沦陷,天昏地暗。伤旧都之荒凉,叹器物之散佚。我好恨,恨我不能尽忠尽节,追随元帝于地下!士无知己,何人能用?虽自云千里马,不遇伯乐何为?垂垂老矣之年,忧伤始终相伴。
北齐灭亡,他入北周,入隋,为太子杨勇学士,不久病卒。
他虽然自比珠玉,可不幸生于坎坷乱离中,只得像珠玉一样收敛锋芒,超脱于尘世之外,啸傲于山林之中。玉未破而心已碎。这种心境,正奠定了他写《颜氏家训》的初衷。
《颜氏家训》计20篇,在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许多思想现在仍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和借鉴。
(一)家庭教育的思想:①教育要趁早。家教从胎教开始;纵然做不到胎教,也要及早从幼儿开始,越早越好。②爱子和教子同步。教子要严,坚决反对溺爱偏爱。②重视环境选择。择师友要慎重:“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人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二)社会的教育。反对社会教育脱离实际,反对清谈,重视培养实际能力。他讽刺浮夸的士大夫是“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倡导“实学”。“实学”内容除儒家“五经”外,兼及“百家之书”,还包括农、工、商、贾与礼,乐,射,御,数,术等各种技艺和知识。
(三)学习态度和方法。力主虚心、勤勉、惜时,反对“道听途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选择好师友的前提下,提倡师友间相互切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