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才女意识
作者:开坦时间:2025-04-13 16:27:03热度:0
导读:中国古代文学史,实质是一部绚烂的男性文学发展史。它以男性的视角,男性的语言,记录着历史的风风雨雨,人生的喜怒哀乐,形成了人们习惯的男性文学思维。而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却以她独特的个性和卓越的才华独树一帜
中国古代文学史,实质是一部绚烂的男性文学发展史。它以男性的视角,男性的语言,记录着历史的风风雨雨,人生的喜怒哀乐,形成了人们习惯的男性文学思维。而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却以她独特的个性和卓越的才华独树一帜,让我们领略到迥异于一般男性文学的独特风采,更让我们欣慰地看到一个古代女性较为完整的人格。历来评论李清照的文章,多数未能摆脱男性思维,故不能深切把握李清照的本性。同为女性,我想从女性的角度,借助李清照的作品,探讨真正属于李清照的思想意义及其文学价值。我认为这主要体现于她的才女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博学与雅趣
李清照出身子书香门第,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她擅长金石研究、书画、博弈及诗词创作。良好的文化修养和高洁的品格修养所生发出的博学和雅趣,通过咏物诗、词表现出来,显得格外超凡脱俗和丰富多彩,充分体现了她发自内心的才女意识。如《多丽?咏白菊》词,首先描写了白菊的生活环境和高洁品质,流露了词人对高洁品格的执著追求;接着词人“细看取”白菊花,深悟到与“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进一步点明喜菊之因。词人用这两个典故表明自己品格如屈原“餐菊落英”般高洁晶莹,如陶潜“采菊东篱”般脱俗飘逸。下片又以“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与前文照应,坚信只要有白菊的品格,即使有如屈原与陶潜的悲惨命运,也会留芳百世。这首词人情与菊品水乳交融相互衬托,写尽词人如菊般高雅的品格。
如果说《咏白菊》是以菊色寄托品格之高洁的话,那么,《满庭芳?小阁藏春》则是以梅之“韵胜”(指梅花的风韵、神韵胜过一切花种)来寄寓人之情韵的。“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柔”。唐人宋璟《梅花赋》说:“万木僵卧,梅花载吐,玉立冰姿,不易厥素”。正是如此“韵胜”的梅花才遭“雨藉”“风柔”的命运而变得“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可是词人并不因此悲观失望,她借梅来慰藉自己:“莫恨香消雪减,须信到、扫迹情留”。花开花落,兴衰更替,是大自然的客观规律,重要的是能让人感觉到永桓难忘的风韵和情致。词人在结尾处,又深化了这种信念和情感:“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此处借用了北宋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林逋以“梅妻鹤子”的品格传世,清照也愿以此品格与风韵作为自己精神的追求与寄托。
总之,菊的圣洁高雅,梅的傲岸俊俏,表现了李清照对人格美的执著追求。这种追求与早年夫妻和谐的雅趣相比,凝聚了过多的沉重
和忧伤.融入了更多的社会人生内涵,因此显得更凝重,更丰厚,更典型,更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
(二)真情与灵气
宋代是封建礼教全面完善的时代,女性社会地位的进一步丧失,致使她们与杜会隔绝。这是个悲剧,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女性完全脱离社会驻守家庭,却也由于情感内敛,使其内心世界更加丰厚凝重。这是为功利物化或为外事干扰的男性所无法比拟的。
李清照是一位超凡的女性,有超凡的才华和见识。更有极其深列而敏锐的人生体验。她既曾有过远离尘俗、无忧无虑的闺阁生活,又皆有过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动荡生活,两种具有臣大反差的生活经历,孕育了她纯真无邪而又执着不懈的人生追求和思想品格。这是她才女意识的又一突出表现。少女时代的天真勇敢集中体现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词中。以回首竞渡、误人藕花深处、惊飞一滩鸥鹭等跳动性画面与富有音乐感的明快节奏,勾画出一位天真活泼、充满活力的少女形象。其《点绛唇》“蹴罢秋千”中,“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则表现了词人少女时代真挚清纯的思想感情。对爱惰的专注与真挚,是李清照词最优秀的部分,也是她全部心血的凝聚,充满了女性的忧怨与灵气。其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蕈秋”,秋色的冷清,“独上兰舟”的孤独,鸿雁寄书、月离西楼的传统象征意义,写尽了词人极度的相思。最妙的是女性充满灵气的独特心理体验:“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无疑加强
了痛苦的深度与力度,又创造性地将难以传达的愁思具体化、形象化。又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以“绿肥红瘦“极写相思之苦,已不是简单的“眉头”、“心头”,而是“为伊消得人憔悴”了。这里,以花稀叶密来喻人瘦情浓,情感的深化极具创建意义。
如果说此时的忧怨还只是夫妇小别的“闲怨”,是能够比喻得出的愁苦,那么与丈夫诀别之后的痛苦则是刻骨铭心、难以传达的。其词《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述说的就是一种内化了的深刻感伤,由于无法宣泄而被压抑在心灵深处,反而变得愈发强烈。这种痛苦像一条毒蛇啃噬着人的灵魂,不仅让人身体消瘦,更让人精神失去支柱而恍惚。《声声慢》则集中表现了这真挚而又深刻的感情,一开始就连用十四个叠字,写尽了自己凄惨的心境.突如其来的不幸,使女词人不能自持,她恍恍惚惚寻觅着往日的幸福,而看到的却只有“晓来风急”“黄花堆积”、“梧桐细雨”“黄昏独守”,而对这“物是人非事事修”的残酷现实,只用一个“愁”字怎能负担得起女词人极度痛苦的心境呢。这首词的“黑”字用得最好,既有黑夜无眠的孤苦,也有所处环境黑暗的怨恨,更有自己心灵深处由悲伤之极而产生的“事事休”的绝望——心中一片黑暗。真是“创意出奇”!
李清照以女性的直觉去摄取生活,表现她由少女厂到老妇逐层深化的心理过程,形成女性特有的细腻绵长的真切感和审美感。这里,有少女的真情,也有诗人的灵气;有女性刻骨铭心的相思,更有词人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与个性。这是才女所具有的独特品格。
(三)高傲与叛逆
李清照的高傲与叛逆集中表现了她俯视巾帼、压倒须眉的倔强个性,这是她远远超出一般古代女性的自尊自强的生命意识。
中国封建礼教无情地窒息了女性的自由意识和创造意识,女性的“自我”意识完全浸没在男性思维与语言环境中。而李清照是位奇女子,她不但有才华,有学问,而且倔强好胜,不让须眉,对社会政治有子己独特的见解,并勇干批评时政,朱靖华在《论李清照是齐鲁文化性格的妇女典型》一文中称,这是“齐鲁文化”“豪放、刚直、武勇的影响”是“山东汉子”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