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的加减法
作者:攘揄时间:2025-05-02 21:58:19热度:0
导读:尊老爱幼,尊敬师长,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弘扬这一美德,不能只落实到口头,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上。尤其我们这些做教师的,既然张口闭口都要为人师表,就应该时时处处规范自己的举止和言行,一切行动都要
尊老爱幼,尊敬师长,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弘扬这一美德,不能只落实到口头,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上。尤其我们这些做教师的,既然张口闭口都要为人师表,就应该时时处处规范自己的举止和言行,一切行动都要争做学生的表率,让学生听在耳内,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才能打心眼里尊重你,然后向你学习,从而规范自己的仪表和行为。这种身体力行的榜样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在育人上,也往往是最有效的。但有些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的说教,却忘了首先要规范自己,以自己良好的举止和言行,为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往往“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样教育的效果,势必将大打折扣!
说到这,让我想起前不久发生在身边的一件事。九年级的某班学生,在两个教师的率领下,去市里参加信息技术测试。这两个教师,一个是该班的班主任,另一个是教他们信息技术的老师。结果,在去市里的3路公交车上,学生一个个理所当然地坐在座位上,有说有笑的谈天说地,却对两位站着的老师熟视无睹,无一人站起来给两位老师让座。带考回来后,这两位教师窝了一肚子的火。逢人便说,现在的学生太没礼貌,不知道尊敬师长。
第二天,我和那一位受到学生冷遇的教信息技术的教师,带的是另一个班的学生,也有班主任陪同。在公交车上,学生们争先恐后为我们让座。当离考试结束还有一段时间时,有一个叫张海东的学生,和几个同学提前出了考场。而他的父母就在考场附近卖烧饼。他便在班主任的允许下,和几个同学去拿烧饼吃。带回来十个,把其中七个你一半我一块的分给了学生们,另三个谁要都不给。张海东解释说:“这么冷的天,老师在考场外陪咱们冻了一个多小时了,这三个热烧饼留给他们吃。”听了他的话,就是不吃那烧饼,这心里也是热乎乎的。
同一次信息技术考试,只是在不同时间去的,带的不同班级的学生,却受到截然不同的待遇。这不能说和班主任平时对学生的教育无关。有些班主任,平时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缺乏对文明礼仪思想品质修养的教育和引导,受到诸如不让座的“礼遇”,也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了,还有什么话可说?既然无话可说,就没什么可抱怨的!
前不久,和几个学生聊天时,有个学生对我说,在校园里给我们的校长打招呼,第一次“老师好”,好像没听见;第二次“老师好”,几乎没反应;第三次“老师好”,只是回头看看,没搭理。从那以后,这个学生再碰见我们的校长,就不主动打招呼了。我给学生们解释说,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是巧合,在我的印象里,我们的校长待学生是挺好的。或许是因为校长的时间表,安排的紧,为了赶时间,他往往顾不上和我们打招呼,希望学生们不要介意,今后继续向校长喊“老师好”,如果声音小,就大声点,一定能引起他的注意。于是,那个学生真的按我说的去做了,后来,他喜滋滋地对我说,校长不但接受了他的问候,还叫出了他的名字呢!看来,尊重,也是需要回应的。你无意中怠慢了尊重,也就是无意中怠慢了对学生的教育。
平时,希望老师们对学生多一点关爱和尊重,多一点理解与呵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多一点文明礼仪的教育。你尊学生一尺,学生自然会敬你一丈。慢慢的,把感激和尊重积累起来,就比较容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和修养。反之,你对学生要么横鼻子竖眼睛,要么不管不问,学生除了对你产生畏,绝对产生不了敬,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就会缺失,难形成健全的人格。
这就是尊重的加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