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宛如清平调
作者:灵轝时间:2025-04-23 02:15:03热度:0
导读:李白,字太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初识李太白,或许我们都是从小学课文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是我们少时最深刻的记忆,也是此生最惦念的回忆。《静夜思》成于唐开元十四
李白,字太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初识李太白,或许我们都是从小学课文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是我们少时最深刻的记忆,也是此生最惦念的回忆。
《静夜思》成于唐开元十四年,那年,李太白26岁,正当风华正茂的年纪,却受尽官场的尔虞我诈,一枚铜镜照千古,洞庭湖畔听曲声是那时太白最真实的写照。
李太白的诗句至今遗留下来约为1010首,虽然一直缺少一本他的诗集,所幸的是,大半部分诗我都曾细细品味过,从天门山到望天门山,从蜀道难到清平调,每一首诗都饱含了李太白历经沧桑,独坐幽亭,酩酊大醉的一生。
历史曾传,李太白醉酒成诗,无酒诗不纯,诗成语不惊,跨越千古的今天,作为一个后世的膜拜者,我曾一次次的读着李太白的诗,细想着李太白当时的境遇,那一抹或凄凉,或得意,或畅怀的心思,只是,越往下读,一股股凄凉之感,加身尤甚。
后人皆知,唐开元年间,缔造了又一个盛世,物华天宝,四方来朝,唐玄宗好生得意,而此时的李太白虽是风华正茂,却已开始颠沛流离,人在他乡,天际的明月高悬,李太白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名传千古的《静夜思》。
李太白一生最得意之时,莫过于高力士脱靴,那年,太白任翰林侍诏,唐玄宗特令其闲赋诗令,官领六品,虽然官阶低了点,但是啥都不用干,豪宅美酒供应着,金钱帛书随意着,也就是那年,天宝二年,唐玄宗时期最风云人物之一高力士与李太白在一场酒宴上相遇了。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更何况一个是酒肉穿肠过,诗言笔下留的豪放浪子,一个是朱门酒肉臭,巧言令色的宦官残第,花前月下,唐玄宗与杨贵妃郎情妾意,好不浪漫,诗言盛世的大唐朝,在此刻怎能没有诗?
唐玄宗想到了李太白,这个整日醉酒的翰林侍诏,李太白被召集到御前之时,一身酒味,衣衫褴褛,犹如一个刚出笼的乞丐似的,大唐盛世,自然这样子是不能上台面的,唐玄宗令左右为其更换衣衫,而此时不知道是真醉还是假醉的李太白就肆无忌惮的的扔出了一句话,那谁谁,来给我脱脱鞋子。
此言一出,高力士楞了,四下除却唐玄宗与杨贵妃以外,就只剩下自己,看皇帝的意思,似乎也由得他李太白去了,在官场瞎摸滚打的高力士自然得看清形势,“忍辱负重”之下,一段名传千古的不畏权贵的故事由此就“低调”诞生了。
也就在此时,又一首让后人膜拜倾倒的诗出世,它的名儿就叫《清平调》。
我是在几年之前阅读《李太白诗集》的时候,就偶尔看见这首组诗,它分为三首,每一首都写尽了杨贵妃的倾国容颜,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字字珠玑,每每读起,一股优雅,耽美的感觉油然而生。
在当时,或许,李太白趋于形势,作出了如此盛赞的诗,而第三首,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看,这仍是赞美杨贵妃的美貌引得唐玄宗的自然欢心,只是,千古之后,作为后人的我来看,此句诗却是带着深深的嘲讽与可怜之意。
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唐玄宗自天宝年开始,开始走下坡路,一是宦官当道,节度使管理不当,二是政不思明,宠幸女宫。看在眼里的李太白自然心中感叹万千,却也只能明比暗讽,作诗一首让你与赵飞燕比比,也就有了《清平调》二首,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诗句虽然可伶了赵飞燕,却是暗讽了杨贵妃东施效颦,不伦不类。
《清平调》成,李太白按理应该得以高升,只是,高力士就不满意了,你一个芝麻官让我给你脱鞋,看我不给你穿小鞋,因此,高力士在杨贵妃身后煽风点火,李太白终究是遭到了贬谪。
也就是在李太白长笑踏出洛阳城的时候,另一个轰动后世的诗人杜甫正火急火燎的向洛阳城赶来,洛阳相遇,两人相约游了一着,李太白大杜甫整整十一岁,可谓忘年之交。
只是,终究是没有经历过,那时的杜甫怎能明白官场的尔虞我诈,李太白畅言,大丈夫何不游走天下,杜甫只是淡笑摇头,短暂相遇,李太白走了,留下了唐玄宗赐的一面金镜作为给杜甫的新婚礼物。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唐家王朝开始分崩离析,一个从盛世走到乱世的李太白开始游走山川,留下名传千古的几百首诗。
及至离世,李太白留下最后的遗作《临终歌》,享年六十二岁。
想起李太白,就会想起《清平调》,邓丽君逝世二十周年之日,王菲与邓丽君隔空对唱了这一首以李太白诗句改编的《清平调》婉婉动人,沁人心扉,淡雅之中,有一种无奈,清丽。
或许,正如诗句所说,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那一种美好,自与后人来说,来品,来唱,来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