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一个女子可以知性如斯,优雅如斯,灵慧如斯。”这是我约莫半年前在文字里认识书女姐姐唐继东以来,许久挥之不去的概叹。读得了博士,入得了政场,吟得了诗歌,写得了文章。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古有木兰代父从
“一个女子可以知性如斯,优雅如斯,灵慧如斯。”这是我约莫半年前在文字里认识书女姐姐唐继东以来,许久挥之不去的概叹。
读得了博士,入得了政场,吟得了诗歌,写得了文章。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古有木兰代父从军,杀敌驰骋在疆场。今有书女锦心绣口,妙手挥亳著华章。真真有底气道一声:“谁说女子不如儿男!”
半年前,在文字的来来往往中一个名叫“书女英慧”的身影引起了我的格外注意:一是名字新颖,前所未闻,不落俗套;二是图像空灵,静若禅莲,让人遐思。
于是,顺着自己好奇的目光追寻。接下来,我们成了好朋友。
初读书女姐姐的文章,就深深被吸引。她是法学博士,又是处级行政干部。工作非常繁忙,然而她一直对文学怀着赤诚而热烈的追求。就是这种信仰的原动力所驱,让她在文学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收获,硕果累累。
可贵的是,她的写是不带任何功利性的,是对文学单纯的挚爱。依照她现在优裕的生活条件,她完全可以选择过另外一种丰富多彩的时尚生活。诚如著名的作家张笑天先生在给她的第二部散文集《书女清语》中作的序言那样:“如果能有更多的女子与好书结缘,或许能为拯救这个世界的堕落增添几分可能。”(张笑天:《一盏清爽的月光》)这句话,让我的心灵震撼了很久。
书写是一种能力,而一篇篇美文的诞生,何尝不是一个清澈赤诚的灵魂中流泻出的动人音符呢?何尝不是构建在能力要件之上的修为呢?而在静夜品读《书女清语》,如品佳茗,唇齿留香。我一直以为,静美的文字当在寂静的夜晚阅读。
美文的价值在于观者的体味,而温暖的友谊则能让人在这寒冷的冬天感受到春日般的温暖。这温暖源自一个人的品格。而在我的心中,书女姐姐是一个品格比文字更具魅力的美好女子。
在我收到她文集的那个下午,我爱不释手,一直兴奋地跟办公室的同事说:“这本书的含金量很高,一点也不逊于当今文坛张小娴那样的才女作家们,会让人收获很多。”的确如此,她的第一本散文集《翅膀的痕迹》已于二零零九年被中国近代文学馆收藏。在我原先的想象中,这样成绩斐然的才女姐姐必是一位端着架子的冷面娇娘。但是,在我后来对她的不断了解中,渐渐发现:我的想象是多么可笑的谬误。她真诚对待每一位文字中来往的朋友,你能感受到她纯净的澄澈,文如其人,像在一首《都说我疯了》的诗歌中的诗句那样:“灵魂赤裸/只穿着阳光缝制的躯壳/还裹着一层厚厚的茧……”其中一位朋友的点评精辟到位:“灵魂还穿什么衣服?真诚还怕什么?”
是的,真诚是书女姐姐最可贵也最打动人的本真。她的文字,质朴美丽,叙事性强,不堆砌辞藻,不拽词卖弄。字字珠玑,篇篇耐读,都是不可多得的美文。
前段时间,在她的博客中读摘自于散文集《翅膀的痕迹》里的文章,还是酷暑时分,然而我常常读到子夜一两点以后。在她的笔下,我了解了她早前窘困的家境,对亲人的浓烈感情,青春的梦想以及对朋友,对同事的真诚。同样地出身于贫困之家,诚如她自己在文章中写的那样,“父母多年积攒下的只有我们几个儿女,没有任何积蓄,故乡就是漂泊。”(《云逝》)而她一直靠着坚韧的毅力与不屈的斗志,一步步奋斗到今天。一位朋友动容地说:“我感佩你没有将文字写成落入俗套的励志文字,却在云淡风轻中让人感受你的可贵品质。”是的,她大大方方坦诚自己的年龄:“Sister1970,四十岁云淡风轻。”(《40岁,云淡风轻》)这是散文集《书女清语》写在卷首章节的文字,亦是书女姐姐文字再度辉煌的序幕,更是她人生坦诚的心灵絮语见证。
她不止一次动容地回忆她的儿时,她的少年时光及为攻读博士学位而含泪读书的十年,每一次历历在目。这些经历,像一颗颗晶莹闪烁的珍珠,镶嵌进她的人生旅途里。苦难是不可多得的人生财富,对于文学创作的人们而言,这何尝不是幸事呢?一般而言,有着高学历高学位的博士们,因为缺乏生活素材,是难以写出打动人心的文字的。然而书女姐姐的人生经历难以被复制,所以她行,她可以!在写亲人的文字中,你能感受她对父亲刻骨铭心的爱,在她二十六岁那年,挚爱她的父亲因病去世,从此她的天塌了,然而她还要继续坚强,因为她是母亲及弟弟一家三口不能坍塌的天。她一遍遍在心底对着父亲喊道:“爸爸,咱俩干了这杯吧。”(《爸爸,咱俩干了这杯吧》)读来心酸,油生一种刻骨铭心的痛楚。有些失去,注定是“云逝”,“我们总能找到新的云朵,却永远也找不回已逝的过去。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尽可能清晰地知道自己的所应珍惜,尽量减少在瞬间就呼啸而来的失去后,那种痛彻心扉的悔恨。”(《云逝》)随着阅历的增长与心灵的丰盈,她愈发珍惜对她们四兄妹家教苛责的劳模母亲,看到母亲生病时的模样,回想许多,动容地写出“我忽然,好想拥抱她。”(《好想拥抱她》)的颤抖心灵呐喊,催人泪下。她不仅仅是个孝顺的女儿,更是个懂爱的女子,她对所有的亲人们都有着深挚的感情,她孝顺关爱长辈,尊重关爱平辈以及对自己的晚辈们都倾注着无微不至的关爱。她为了弟弟“唐科长”二十年前年前应征入伍的事而奔波,却在心上深深烙下了那个大雪夜源自陌生人帮助的温暖。她始终是懂得感恩的善良女子,因此她的人生路也能不断得到他人的理解,宽容与帮助。“我常常怀着感恩的心,回想起在我人生旅途上,给我温暖和帮助的人们。其中,有一位亲切.正直的长者,他曾在我刚刚走向社会的时候,说我是棵“未长成的楠木。”(《关于“楠木”的回忆》)所以,她步步走得踏实,能不断通过自己努力取得的成绩,让对女子持有偏见的人,“摘下有色眼镜”。“我只知道,后面的探讨,是平等的,是轻松的,甚至,有几分亲切。原来,摘下有色眼镜,难,也不难。”(《摘下有色眼镜》)
不管曾经的生活如何艰辛坎坷,也不管现在的工作多么繁忙负累,然而书女姐姐一直对文学有着炽热的梦想。她去文学院218当旁听生,发出这样的感慨“年少时,我多么希望自己能成为一所大学文学院的一员。可是,我从中专读到博士,经历的专业有师范、英语、经济管理、哲学,偏偏没有文学。难道这也是命运的安排?”她去文学院218旁听了唯一的一堂课后,感觉自己是个偷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