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的“三辞”
作者:悼心疾首时间:2025-05-09 15:34:10热度:0
导读:“2009年7月11日上午9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季羡林先生在北京301医院辞世,享年98岁。”这是北京大学信息中心于第一时间在北京大学的网站上发布的消息。新浪读书以《国学大师季羡林逝世》为题,开辟了专
“2009年7月11日上午9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季羡林先生在北京301医院辞世,享年98岁。”这是北京大学信息中心于第一时间在北京大学的网站上发布的消息。新浪读书以《国学大师季羡林逝世》为题,开辟了专栏吊念。其他网站也以自己的方式来纪念季羡林老先生,怀念文章和网友的评论更是铺天盖地。
季羡林先生指导的第一位博士生、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院长王邦维说:“季老的去世对我们学术界和教育界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季老在中国学术上是一位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从德国留学回来后,对中国的印度学研究和东方学研究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成就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承认,也得到了广泛的尊敬。”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也认为:“季羡林教授有一本书叫《中华蔗糖史》也值得我们关注,这是季老80岁之后写的,很多人到了这个年龄差不多就退休了,80岁还来做这样大的研究,还会对自己的学问做大的调整和突破,我们特别的感动和敬佩。”鉴于季老在学术上的非凡成就和崇高的学品人品,国人尊称他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
对此三个尊称,季羡林先生却表示难以接受。所以,有了季羡林“三辞”的一段佳话。对于国学大师的称号,季老说:“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对于学界泰斗的称号,季老说:“这样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但是,现在却偏偏把我‘打’成泰斗。我这个泰斗又从哪里讲起呢?”对于国宝的称号,季老说:“是不是因为中国只有一个季羡林,所以他就成为‘宝’。但是,中国的赵一钱二孙三李四等等,等等,也都只有一个,难道中国能有13亿‘国宝’吗?”因此,季老要诏告天下,请求摘掉头顶上的三个尊称:“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这不得不让追名逐利如我辈者,汗颜不已。
当然,尽管季老“三辞”尊称,但是在他辞世时,人们还依然尊称其为国学大师。这说明了季老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与那些刻意打印在名片上、说明在自我书籍中的标榜名头迥异。“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这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诗句。季羡林先生一直喜欢,并常常吟咏。如今,先生已去,著作与精神千古。发扬光大季羡林先生为人治学的踏实谦逊作风,也许就是对先生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