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这首《终身误》以贾宝玉念念不忘死去的林黛玉,写了薛宝钗婚后境遇的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这首《终身误》以贾宝玉念念不忘死去的林黛玉,写了薛宝钗婚后境遇的冷落和难堪。
看完《红楼梦》,人们只知为宝黛的爱情而悲。可我觉得宝钗更可怜——她得到了胜利,却没有爱情;她得到了物质满足,却没有心灵的充实。
宝钗是漂亮的,她抽的象牙花签是花魁——牡丹,“艳压群芳”的她“任是无情也动人”。
《红》中第五回警幻仙子送宝玉“至一香闺绣阁中……更可骇者,早有一位女子在内,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这里,宝钗与黛玉同举,而且以宝钗为首。
宝玉也称宝钗是“仙姿”,称黛玉是“灵窍”。可见宝钗之美是非常突出的。
宝钗不但漂亮,而且不爱化妆。宝玉就曾想:“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他“正是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宝钗褪了串子来递于他也忘了接。”反衬出宝钗美丽、高贵、不可侵犯的气质。
宝钗在金陵十二钗中,是有名的“冷美人”,姓的是“薛(雪)”,住的地方像雪洞,连吃的药都叫“冷香丸”。她却是有一番心计的。初入荣国府,这位出身在富商之家的千金小姐,给人的印象便与众不同:“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傲,目下无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曹雪芹在初次介绍她时便说:“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赵姨娘对她的评价是:“宝丫头是最妥当的。”宝钗以这种“会做人”的态度周旋于荣府之中,上上下下,男女老幼,都处得八面玲珑。这些,难道都是错吗?
宝钗有才,而她所在那个社会的封建礼教却压抑着她的才能。凤姐曾评价她“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因为她有一个原则——“既要便宜了自己,又要不得罪了人”,封建道德本身就是虚伪的,身为为人处世典范的她,不得不选择如此所谓伪善的方式保护自己这正是薛宝钗的一大悲剧。正如王昆仑先生所言:“黛玉没有金锁锁住,被抛到时代的外面去了;宝钗死报着自己的项链不放,被活埋在时代的里面。”是的,她太傻,她是可怜的,她只是——本能地顺从和保护自己而已。
现在大多数人都认为宝钗在《红楼梦》中是“反面人物”,是一个应该骂的人物,可又有谁体味了她的辛酸与无奈?曹雪芹在全书中从未直接地或议论性地挑宝钗的“不是”,只是借疯疯癫癫的宝玉之口“小骂”她几句,因为曹雪芹本对她并无不喜欢,只是以宝钗来突出宝黛二人间特殊的爱情罢了,他爱不起也不忍骂,宝玉的“小骂”实际是体现了曹雪芹对薛宝钗亲切的喜爱之情。
人们厌宝钗,无非是因她成了“第三者”,然而她不是自愿的,她只是在这样的安排面前没有反抗罢了,她甚至无力改变命运。在此之前,她也主动撮合宝黛的婚事,也拿颦儿开玩笑,可见她的毫无心机。她与林黛玉情同姊妹:黛玉病了她去探望,又是劝又是疼又是带人参的;为黛玉梳头;还让黛玉任自己的母亲做娘。试问,《红》中谁有这样的气度?
大观园人事复杂,情弊日多,危机四伏,宝钗看得清清楚楚;但她却从不指摘什么。
宝钗有才,但她了解贾母相信“女子无才便是德”,她就深藏不露,一露便一鸣惊人。这一点,锋芒毕露的黛玉岂能及之?宝钗的“韬光养晦”可与司马懿相提并论。
所以,在贾府人心里——除了那个玩世不恭的贾宝玉——宝钗是无可挑剔的。
宝钗不像黛玉那样多愁善感,时悲时喜,她善于交际,却喜文静、素雅、古朴、自然的氛围。
宝钗与葬花的黛玉不同,她会扑蝶,她会把握活的东西,她相信未来,相信追求。她是实际的、执著的。
还是以一首词来结束吧:“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热闹的风。寂寞的人。灼灼光华的清澈灵魂。
“金簪雪里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