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成语“一举手之劳”,意即不费力,比喻只是一抬手那样容易。其出处是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一举手之劳虽容易,却也有前提,即“有力者”。有力何意?健
成语“一举手之劳”,意即不费力,比喻只是一抬手那样容易。其出处是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一举手之劳虽容易,却也有前提,即“有力者”。有力何意?健康的身体,能举;健康的心态,想举;健全的人品,乐举。不然,轻而易举而不举,一举手之劳而不劳者大有人在。过去把“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由愿意的不要多管闲事转化为自私。如今,这种自私已是难得的自律,自家门前雪也不扫者大有人在,甚或扫给别人。无奈,近些年来,某些地方只好做出“扫好门前雪”的规定,即“门前三包”的他律。更有甚者,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就是,有人“一旦得势,足以凌人的时候”,便会“变为‘各人不扫门前雪,却管他家瓦上霜’了”,即越职越位——当然,这是权势者的专利,已是“无律”可言。当然,于平头百姓则称其为好管闲事。其实,一举手之劳是所有人的专利,只是有人废而不用,有人用于牟利。即便“宠物”,一经训练亦可“举手”,那是为了讨好主人或得到食物的机械反应,自然也是一种牟利,美其名曰条件反射,自是无感情可言。
“一举手之劳”,已经是不费力了,可现在却被“简化”为“举手之劳”。但愿是一种误用,而非偷工减料。
不难看出,“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也是成语“一举手一投足”的出处。“一举手一投足”可精简成“举手投足”,但却不能写成“一举手投足”,这是精简不到位。举手投足往往用于人的行为举止,有好坏(如文雅与粗俗)而无难易之分。
比起“举手投足”的偷工减料,更为遗憾的是,有人一举手投足,便是不文明之举。有人虽是一举手之劳,便因劳而不举。有人有利则举,甚或争先恐后,无利则三思甚或不举。一举手之劳之劳是劳动,而非劳累,更非劳苦,动动而已。劳,力所能及,动动而已。劳,一举手而已。劳,于己是快乐,于人是奉献,乐在其中,何乐而不举!
这让人想起了成语“轻而易举”。其实,轻而易举的轻很重,远远重于一举手之劳之劳。轻而易举出于《诗·大雅·烝民》中的“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意即虽“德轻(輶)如毛”,却“民很少(鲜)能够(克)举之”,缘何?因为施行仁德并非容易到举起羽毛一样。德轻如毛说法是在为施行仁德的志向树立信心,但已非一举手之劳,也绝非不费吹灰之力,更非唾手可得,而须持之以恒,直至形成风气。
“一举手之劳”在告诉我们,事小虽轻,益人必举;“轻而易举”则告诉我们,德重如山,重而必举。前者须举轻若重,莫以事小而不为;后者须举重若轻,莫以德重而不敢为。若此,世风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