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一位高三学生在即将高考的前夕,不堪忍受重负,以自尽的方式撒手人寰,一位花季的生命还没有来得及绽放就这样凄惨凋谢,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伴随着声声唏嘘的是一片对应试教育的义愤填膺。学校应该是孩子的一所快乐
一位高三学生在即将高考的前夕,不堪忍受重负,以自尽的方式撒手人寰,一位花季的生命还没有来得及绽放就这样凄惨凋谢,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伴随着声声唏嘘的是一片对应试教育的义愤填膺。
学校应该是孩子的一所快乐的花园,是孩子茁壮成长的摇篮,更应该是孩子成才成人的温床。然而,如今的学校在一些孩子眼中却是一所监狱,只不过他们说:他们是自愿服刑的。这是一篇文章的原话。当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变得如此残酷的时候,这便是教育的悲哀了。
由于成才的道路的单一以及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再由于重点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的紧缺,一直以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充满着浓重的火药的味道,从小升初到中考再到高考处处呈现出千军万马涌过独木桥的残酷景象,围绕着这一求学轨迹,学校的剑弩拔张、家长的高度紧张全部转化为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充满硝烟的考试搏杀,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应试教育成为唯一的选择,在应试教育的旗帜下,学生的不堪重负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网上有篇调查,调查的是中美两国青少年创造力指数,中国的学生大大低于美国学生,着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那就是应试教育已经大大扼杀了创造力的培养,当学校为了升学率而疲于奔命时,什么素质教育推进、什么综合能力的培养全都一边歇菜去吧。
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花园,老师作为其中的园丁,不能否认大部分都在鞠躬尽瘁地努力将祖国的花儿培育得色泽艳丽、娇艳欲滴,可是在保证其大有“看相”的同时还得注意其根正苗壮,否则会经不住风雨的洗礼的。
著名教育品牌金启南的缔造者、民办教育的领军人物印卫东说过这样一句话:学校不是一座凝固的建筑,是产生思想的花园,是一条流通的思想之河,学校不是人群聚集的场所,是产生人才的金矿,是祖国的人才宝库。教育的责任是让思想之河生生不息地流动起来,泛着粼粼的波光,涌动着不竭的活水,愈流愈远,愈流愈开阔。
一言以蔽之,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教育,而不应该是考试的教育,一位缺乏思想的学生就如同一位机械的学习机器,而如今在应试教育的指挥大棒下,如何成功突围,拷问的是教育者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