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2013年5月1日,阴沉的天空如哭泣的怨妇,又淅淅沥沥的飘起了雨,街上的行人都步履匆匆或一溜小跑的寻找着躲雨的屋檐。然而就在此时,深圳市文博宫的广场上却是人山人海,几千个身影凝立在雨中岿然不动。这是什
2013年5月1日,阴沉的天空如哭泣的怨妇,又淅淅沥沥的飘起了雨,街上的行人都步履匆匆或一溜小跑的寻找着躲雨的屋檐。
然而就在此时,深圳市文博宫的广场上却是人山人海,几千个身影凝立在雨中岿然不动。这是什么样的磁场吸引着他们能在雨中驻足不舍离去呢?原来这是草根歌手李宁为雅安灾区募捐义演的现场。
李宁动情的歌声和真挚的情感牵动着现场每一个人的心。渐渐的追寻着歌声的人流如溪水般的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文博宫广场上来。就像广大的爱心人士对雅安同胞的关爱一样,凝聚起一股庞大的力量令人振奋和欣慰。
在人们为雅安人民祈祷捐款的同时,也对这个梳着披肩卷发的歌者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当人们知道这场完全公益的募捐演唱会是歌手李宁自出资金举办的时候,所有在场的人更加对他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然而却谁也不曾知道,台上这位光芒四射的小伙子,也不过是一个在工厂里每个月只拿1000多元工资的打工仔。更不会有人知道,他曾有着怎样超乎寻常的人生经历。

命运多舛
1982年的一个夜晚,一声响亮的啼哭如同一串欢快的音符划破夜空,飘荡在甘肃陇南的山川沟壑之间渐行渐远。李宁,出生了。
李宁原名李明全,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李宁的爷爷是建国初期的老党员,在村里很受尊敬。因此,在人民公社的历史时期里,李宁的爷爷便是村里的队长。乡亲们不管是谁家有个大事小情,总是喜欢去找李爷爷商量商量征求一下他的意见。
李宁的母亲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爱,李宁的奶奶看这孩子可怜便收养了她。
按理说一个没娘的孩子有人收养,能够衣食无忧的健康成长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可是,事实却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李宁奶奶是一个典型的穷山恶水中的山间村妇,在她的意识中,大家活着都不容易,所以绝对没有免费的午餐。即便是施舍行善那也是要有条件做代价的。
因此,她收养李宁的母亲是有目的的。她琢磨,虽然现在儿子还小,但是,早晚都要长大,长大了就要娶婆姨。娶婆姨是要花银子的,与其将来花上一大笔钱娶儿媳,还不如现在就捡一个现成的养,等将来养大了不用花钱直接就可以给李家传宗接代了。于是,李宁的母亲在失去亲人后不久,便被领到了李家做了童养媳。
到了李家以后,李宁的奶奶便要求李宁的母亲操持家务和田间劳作。年幼的孩子稍有不对,便会招来李宁奶奶的辱骂和殴打。就这样,李宁的母亲从小便养成了一种逆来顺受的性格。直到后来和李宁的父亲结了婚生下了李宁,才算是在这个家庭里有了一点尊严。
在父母呵护下的李宁幸福的成长着,他在很小的时候就显现出了超出常人的音乐天赋。因为母亲很爱唱歌,李宁每天跟在母亲的身边,也随着节拍有板有眼有模有样的唱着,四岁的时候他就会跟随着母亲哼唱信天游。小李宁唱歌不但很好听还不跑调,有一天在无意之中,李宁竟然唱起了《女人是老虎》,她的歌声把在场所有的人都逗得捧腹大笑。
可是好景不长,李宁快乐幸福的少儿时光只度过了几个年头。1990年的一个夜晚,睡梦中的李宁被母亲叫醒,并且不容分说把他连拉带拽的拖到了院子里。屋子外面下着滂沱大雨,冰冷的雨水把李宁彻底的浇醒。
这个时候他才清楚的看到,父亲和母亲正匆匆忙忙里里外外的奔忙着。可是,还没等爹娘把屋子里的物件全部搬完,这间装满了李宁童年记忆和快乐时光的老房子,便在一阵嘎嘎吱吱的响声过后坍塌成一堆废墟。
李宁家这间老房子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它原本是村里大地主家的祖宅,是建国后政府分给李宁爷爷的。前几年李宁家又建了一间新房,因为面积小,所以只有爷爷奶奶搬过去住,而李宁一家三口便留在了这间老宅子里。
房子倒了,李宁一家三口住在临时搭起来的窝棚里。夏天的时候还能勉强容身,可是眼看着野草枯了树叶黄了,秋天过去冬天就该到了。
依照李宁娘的意思是把自家房前屋后的几棵杨树给伐了,用这些木料再建一间房子过冬。可是李宁爹自小就是一个软弱懒散得过且过的人,任凭李宁娘如何的刚强,也还是拗不过李宁爹的拖拉。
转眼间冬天来了,简易的窝棚怎么也遮挡不住那一天冷过一天的风寒。没有办法,李宁一家三口也就只能选择和爷爷奶奶挤在一间小屋子里过冬了。
按理说一家人同甘共苦风雨同舟,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可是,世间的事总是难遂人愿,就在李宁一家三口挤进爷爷奶奶的小屋里以后,李宁的奶奶便总是对李宁的母亲横挑鼻子竖挑眼,动不动就借题发挥大吵大闹。
一开始的时候李宁娘还是逆来顺受,任凭婆婆无理取闹横加指责。可是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二十多年来李宁娘压抑在内心的委屈和痛苦就像是一座火山一样,表面看上去是平平静静低眉顺眼,可在她的内心之中却早已是热浪翻滚心潮汹涌了。
老人家年纪大了耍点脾气也是可以理解的,再说多年来李宁娘对婆婆蛮横粗暴的性格也是深有了解。可是,最让李宁娘无法忍受的是自从一家人挤到一起过日子之后,李宁爹也总是无缘无故的对李宁娘发火,轻则责骂重则殴打。甚至有时李宁娘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便莫名其妙的被殴打一顿,最后自己连为什么挨打都不知道。
终于有一天,李宁娘的忍耐达到了极限。她包了几件换洗的衣服,离开了这个苦熬了二十多个年头的家。
她站在村头的山坡上,远远地望着这个让她感觉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脑海里浮现出以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幕幕的往事,如同一只只无形的手,在撕扯着她流血的心。特别是小李宁那张可爱的笑脸,总是在她的眼前晃来晃去。此时此刻,仿佛她又听到了小李宁那稚嫩的歌声飘荡在耳畔,似乎是在一声声的呼唤着妈妈。
李宁娘的脚步越发的沉重,她怎么也走不出这个有亲人牵挂的村子。最终,在山间徘徊了一整天的李宁娘还是在太阳偏西的时候,又回到了那个令她痛苦又难以割舍的家。
可是令她不曾想到的是,又饿又累的她一进家门便又招来了婆婆劈头盖脸的指责谩骂和丈夫的拳打脚踢。这一次,李宁娘没有再流泪,迎着谩骂和殴打她显现得无比的平静。
那天夜里,李宁娘把全家人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把鸡鸭猪狗都喂得饱饱的;把水缸担满了水;把木头劈成了柴。等婆婆骂倦了丈夫打累了,全家人都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