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学(五)
作者:噬肤时间:2025-04-23 16:53:49热度:0
导读:九、文学作品的评论与鉴赏的活动过程和方法就目前来说,大多数中国文学教育和学术方面存在着一个相当大的空档和断层,就是没有专门把“文学作品的评论与鉴赏的过程和方法”作为独立的章节提出来论说,而是较为含混地
九、文学作品的评论与鉴赏的活动过程和方法
就目前来说,大多数中国文学教育和学术方面存在着一个相当大的空档和断层,就是没有专门把“文学作品的评论与鉴赏的过程和方法”作为独立的章节提出来论说,而是较为含混地把它同文学作品分析放在一起地杂说一气,实际上谁也没说明白,谁也不服谁的说法,而且派系纷杂,不能独创论说,其根本原因就是在文学教育上严重的文理分科造成的文化断层。因为许多学社会科学的不懂理科,反而是学理科的能把现代科学知识结合到社会科学上来。就其深入剖析,其原因也是学文学的学者或专业的人,很多不懂医学中的人的生理学或心理学知识,造成了文学理论和评论上的人才严重匮乏,学术上及其落后,而且循规蹈矩,不求创新。五四运动时,恰恰是那些接受过西方哲学、心理学、美学、医学的学者,推动了文学艺术的一大进步和繁荣。如鲁迅、郭沫若就是在国外学医的人。那么如何探索“文学作品评论与鉴赏的活动过程和方法”呢?这正是我在本篇论说的重点。
九、文学作品的评论与鉴赏的活动过程和方法
(一)活动过程
文学作品的评论与鉴赏的活动过程,我认为有三大内容。第一是人性本能的基本内容。它是产生后面过程的理论依据。第二是心理和精神过程。第三是文学语言功能和作用。
第一、人性本能的基本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上,把文学作品的评论与鉴赏归入两种说法,其一是把人性纳入“天论”中去思考。其二是纳入“心论”去思考,使得我们对文学作品的评论和鉴赏中带有浓重的中国古典哲学和伦理学的色彩,评论和鉴赏中有浓厚的玄学色调,另外审美过程的心学理念很为含糊。这就冲淡了探索文学作品有评论和鉴赏的活动过程和方法的深入进行。
文学作品是归属于艺术类的美学范畴。在西方美学理论中,我觉了得有几个著名人物不得不提。其一是首先应归功于康德,他把长期混杂的美学观说清了。他说:自然是天然成品,而艺术是人工作品;自然是必然存在,艺术是自由创造的。同理,文学艺术也是人工作品,这样就从人的本质上肯定了文学艺术的社会性和创作的自由性。以此,有些学者提出了艺术模仿的论说。然后就是歌德提出了一种至理名言:“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长青。”歌德把文学艺术的本源说清了,文学来源于生活,也反映生活。以此,有学者将文学艺术的触角深入到了人的本性上了。黑格尔把艺术美学系统化和逻辑化,提出了合理的艺术精神和艺术哲学的思想,强调人的理性成份。以此,黑格尔把人的精神现象引入到了人类学和心理学这种深层次的内核中去了。最为重要的是弗洛依德将人的精神现象引入了核心。他抛弃过去那种艺术的精神活动从理论上的玄说观,用实践结合到科学技术上去论说。从而使美学的理论真正走出了浑沌。弗洛依德有很多对文学作品的精神分析,如《延森的格拉迪瓦中的幻觉与梦》、《戏剧中的精神变态人物》《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杀父者》等
在西方人文上的审美与中国传统的审美活动中比较注重科学机理,所以对文学艺术这种精神活动透析得较为深刻。这里我得重点阐述。西方对艺术活动是放在科学的机理上,把人的精神活动现象分为。1、心理结构。2、心理动力。3、人格桔构。提出这个理论的是奥地利医生弗洛依德(1856-1939)。他对人体的精神活动作了大量的研究,并创立了“精神分析学”。弗洛依德对西方文学艺术作品和宗教作了很多透析似的分析。当然还有一些西方人也作了许多论证。实际上弗洛依德对人体的精神现象的研究在细化文学艺术本质上的贡献非常大。特别是在病理学和变态心理学上的分析尤其令人信服。我们不妨吸取他合理内核,拿来作为我们研究文学作品的评论和鉴赏的过程和方法的一个根据。
真要说清“文学界作品的评论与鉴赏的活动过程和方法”,我们不得不从人的精神活动开始,分三个层次来揭示。第一层是人性本能。因为我在《关于文学(一)》中就提出来了,文学的核心是人性,文学是通过文学语言来表现人性。那什么又叫人性?所谓的人性就是人本身所属的自然天性或欲望,是人生下来就具有的。人性本能包括:1、食欲,也叫饥饿欲。2、权力欲。3、性欲。4、冷暖欲。5、生存欲望。6、自然美的欲望等。
所谓的食欲,是人最基本的欲望,它是保证生命延续,即生存的必须过程。人要延续生命,从生理上就渴望食品,有食品才能产生能量,以供其生命的机体运行。现代科学早已把食物结构中的成份量化了,再不是玄化的概念。如蛋白质、淀粉、碳水化合物等所产生的热量。食欲不但有生理快感的反应,还有心理条件的反射。
所谓的权力欲,是指人对基本欲望的最大占有度或总的占有量的欲望。如有了最大的权力。如皇帝、王子和大臣,在权力表现上比其它人的食物、性欲,生存等的占有度远比平民高。这些是权力欲的物质性,另一面是权力欲的精神性是以自我为中心。
所谓的性欲是生命的传承本性,它也有物质性和精神性。物质性就是对异性的吸引和占有,而精神性却是进化潜意识。从生理和心理上看,有种冲动满面足似的快感。
所谓冷暖欲望,是人的基本欲望之一,它也是对生命延续,即生存的必须过程。它的物质性是对环境的一种物理性的适应。冷暖欲望是对生命机能的正常性运行的保证,否则人的机体对环境的不适应将出现许多病理反应,从而影响到生命的运行质量。人在自然生活中,人的机体对自然界中的气候变化必须有个调节,以保证人体维持生命的热能。这种调节就是表现在衣服或用其它物体来取暖。
所谓自然美的欲望,是人对物体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一种感觉快感,如有生命安全 意识,享乐上的精神慰藉作用。
文学艺术正是用语言艺术来表现人的本能意识的艺术,而文学作品的评论和鉴赏的活动原理当然应当围绕其人性来展开。在西方文学上,由于在美学上对人的本性侧重不同,而分出了很多文学界流派。
第二、人性的心理活动过程
人的本能欲望是人精神活动的第一层或核心内层的内容;第二层是心理结构,它由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组成。意识是人对外部客体的主观反映。是一种“是与不是”的反映;而前意识却是一种“与相同类别作相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