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箴,官鉴
作者:垂哀时间:2025-04-28 19:21:32热度:0
导读:对联是我所喜欢的一种文学样式,对联又称楹联、对子,是过去读书人非常看重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比诗歌更凝炼,对作者思想艺术水平要求更高,千百年来,为人们熟知和喜爱,是古老中华民族文化王冠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过
对联是我所喜欢的一种文学样式,对联又称楹联、对子,是过去读书人非常看重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比诗歌更凝炼,对作者思想艺术水平要求更高,千百年来,为人们熟知和喜爱,是古老中华民族文化王冠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过去的读书人,大多渴望能够在仕途上有所成就。像李白“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杜甫“生逢尧舜君,不忍独永诀。”(《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入仕和做学问,在他们心中是有轻重的,“学而优则仕,”学问上取得成功只能算做仕途之路上的一个副产品。
做官既然是一个人一生事业追求的核心,那么好不容易历尽千辛万苦得到了,当然就如同梦想实现,理想成功一样,好好地对做官这又一门学问下一番功夫,“为何做官?怎样做官?做什么样的官,不做什么样的官,当官最应该注意什么”一个个命题接踵而来。古代遴选官员大都通过科举考试,或是中了举人,或是中了进士,都曾经在读书上狠狠的下过一番苦功的,或多或少都具备一定的才识,一定的文学造诣。忙忙碌碌的工作之余,在经历了官场中的一些事事非非、大风大浪之后,以对联的形式对做官的种种滋味生发出些许感慨,便是理所当然的事了。《官署对联选》便是这样一本搜集整理、记录阐释这一独特命题的文化专著。
真正的为官者,莫不把廉洁、公道铭记于心,做为行事的首要准则的。“仕于朝者,以馈遗及门为耻;任于外者,以苞苴入都为羞。”(王恕)是说做为京官,应以有人登门送礼为耻辱,更不要说收礼了;作为地方官应以携带钱物入京行贿为羞耻。王恕是明朝人,由扬州知府累迁至吏部尚书,“考选官署,严拒请托,同事者咸不悦。”其人深受百姓爱戴,时为谣曰:“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此联正是他一生为官清正的写照。同样内容的还有,“罔违道,罔咈民,真心公平,心斯无怍;不容情,不受贿,招摇撞骗,法所必严”(清?武承谟);“公生明,廉生威,果哉,末之难乎!礼制心,义制事,必也,使无讼乎!”(清?左斗才)。
真正的为官者,无不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与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清?魏象枢);“丹毫一点,乃吾民利害攸关,须念悖出必将悖入;白日三竿,即尔室公私毕照,莫谓知显不在知微”(清?钮琇);清杨州八怪郑板桥曾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充分表达了作者时时关心疾苦,真挚的忧国忧民之情。这首诗直到如今还经常被温家宝总理引用。
好人不见得是好官,但好官一定先要是一个好人。古往今来有所抱负的为官者,莫不看重德才学识,而加强自己在这些方面的修炼的。“冷官兴教有专司,敢荒厥职;多士通经当大用,先学为人”(清?李长檀);“持躬以正,接人以诚;任事惟忠,决机惟勇”(清?葛云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清?林则徐);清桂超万题在县署大堂上的“我若卖法脑涂地;尔敢欺心头有天”更是直抒胸意!
为官从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权力是一根魔杖,合适的人用之,可以为人民做好事,促进社会不断向前进步,但若不适合的人当了官,轻则害人害己,重则祸国殃民。所以历朝历代,没有不注重对官员的培养、选拔、教化的。前不久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提出当干部要敬畏历史、敬畏百姓、敬畏人生,与古代清官能吏的仕途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既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极其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的。依我个人之见,《官署对联选》不失为一部治政者的案头书,是一部《官箴》、一部《官鉴》,时常翻阅之,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的。
《官署对联选》艺术视角独特,文学水准颇高、思想文化底蕴深厚。我想,一个人若不具备浓郁的历史人文情怀,不具备扎实的古典文学造诣,是写不出这样一本书的。
《官署对联选》一书作者翟吉昌先生,辽宁铁岭人。早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系,喜收藏字画、瓷器、钱币、旧书。翟先生做过县委书记,当过副市长,退休于市人大副主任,是一个真正的仕宦中人。
“不求当道称能吏;愿共斯民做好人”(清?袁开第)是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副对联,就以此联送给为官从政者,算作此篇文章的结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