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标签·概念
作者:通缉时间:2025-05-03 19:31:41热度:0
导读:人性者,人的特性而已。这应当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一如人类在不断的进化与进步中演变着。基于人类在生命世界的先进性,故而,人性代表着生命的进步和文明。那么,在社会生活中如何较好的体现人性呢?是不是应当提
人性者,人的特性而已。
这应当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一如人类在不断的进化与进步中演变着。基于人类在生命世界的先进性,故而,人性代表着生命的进步和文明。那么,在社会生活中如何较好的体现人性呢?是不是应当提倡“率(人)性而为”呢?
个体的性格差异可能很大,通常的率性而为,更多的是指个性的自然显露吧?人们总是通过个性来显示人性,而不是相反。
不论怎样,如今的世道却早已是一个虚假得势的世界——人生仿佛成了一场假面舞会。以真本示人者几乎成了不懂场面规则,近乎傻冒的同义词。这不知是否是历代的政客们反复操弄政治的结果?若有以真面目为安身立命的坐标的人,不仅需要大无畏的勇气,还需要特别的才干或者富裕的家庭为基础。泰戈尔的人生或许是一个典型。贵族家庭出生的他,由于不能融入当时的社会,干脆退学回家,使得他的天性能够比较自如的伸展,依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最终成为怀有童贞,充满哲学意味的伟大诗人和小说家。托尔斯泰也有一定的童贞气质,且毕其一生有所保持。这不仅缘于他富裕的家庭背景,更由于他的较早成名,根本就没有衣食之烦忧,当然也没想过要去为官做吏,“光宗耀祖”之类。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家丰子恺也是童贞未灭的经典人物,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和对物质的简单需求,使得他能够从容的行文作画,淡泊地体味生活,舒展人生,自得其乐。
商品都帖有标签。对标签映象深刻是名牌西服进入国内市场时,一些人买了西服,却不将袖子上的标签去掉,唯恐他人不认得名牌。直到假冒者逐渐泛滥,这种现象才消失。
人的面目有时也会成为标签的,尤其是假面成为流行滥觞的当今社会。当我们看到某一个人总带着特定的面具,譬如献媚之类。为了突出某人的“最假面”,自然会以其最显著的面目为标签。更有甚者,则将人性等“道德”也制成了标签,到处张贴、标榜。譬如,美国总统布什喜欢以人权斗士为标榜,美国政府喜欢以民主卫士做标签,副总统切尼是美国强势保守派等。
文学作品怕的就是贴标签,一旦作者在完成作品之前就给自己的作品贴好标签,无疑是宣布这将是一部充满斧作之痕的失败作品。无聊的则是对号入座——另一种帖标签,不过是在告示人们,自己的做贼心虚罢了。
《红楼梦》之所以伟大,正在于她的无法标签——尽天下读者去贴上自己喜欢的标签。
当事物形成概念时,概念的内容便开始凋落,这真是奇怪的现象。
生活中,某一种流行或者著名都会形成概念,变做专有名词。
人们喜欢按照概念行事,“按图索骥”,这一方面说明,概念是反复操练的结果,一方面也证实,人的惰性与生俱来,不容易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