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留遗憾
作者:环周时间:2025-04-28 13:30:48热度:0
导读:同学的母亲过世,我赶去帮忙。相对简单的是他的母亲是个天主教信徒,不用上香,不用烧纸,也不用哭,民间的那些个乡俗省去了好多。气氛缺少了悲哀的成分,一些人感到不太适应,但我感觉良好,平时就惧怕看到别人的眼
同学的母亲过世,我赶去帮忙。
相对简单的是他的母亲是个天主教信徒,不用上香,不用烧纸,也不用哭,民间的那些个乡俗省去了好多。
气氛缺少了悲哀的成分,一些人感到不太适应,但我感觉良好,平时就惧怕看到别人的眼泪,尤其是这种场合。
人总是触景生情的,我也不例外。
看着他们平静自己,我也能保持相对冷静。女人是水做的,泪多,不假。一般情况,我是没有眼泪的。
很难流下眼泪,褒义说,是坚强;贬义说,是冷酷。不管别人怎么说或说什么,只有我最了解自己。
尤其是母亲过世,我的左右都有同学搀扶,她们怕我哭得死过去。
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个乖乖女,更是个孝顺女,虽然上有哥哥,下有弟弟。
但,母亲家里的大小事件都由我这个做女儿的做主置办,母亲家里主事的人绝对是我。
其实,并不是我就很想主事,谁不知道省心啊?孝敬的方式很多,可哥哥弟弟不主动照顾父母,我也总不能不管吧。
何况我住得离母亲家很近,几乎每天都可以去母亲家溜一圈。
母亲家里有了事或父母生了病,都找我商量,家里无论发生什么,第一个知道的人肯定是我。
当然,处理问题的也一定是我,久而久之,我成了父母家里的大管家,也成了父母的精神支柱。
我所有的灰色收入,几乎都补贴给母亲家用了。
母亲总跟街坊邻居说,家里的三个孩子,只有女儿最懂事,也只有女儿才能靠得上。
其实,哥哥弟弟也未必就不管,他们总是被动的让母亲吆喝或遥控,母亲性格刚强,轻易不用他们。
不可否认,我的嘴巴总是甜甜的,声音总是柔柔的,对父母总是关心有佳,体贴入微,很讨母亲喜爱。
对父母的主动孝敬,赢得了父母对我的信任,渐渐的母亲习惯于依恋于我,而我也习惯于照顾母亲。
母亲个性强,只要自己能干,绝不轻易用人,包括自己的儿子在内,看到母亲这样,我心里不舒服。
我跟母亲说,不要自己逞能,年龄都那么大了,爬高爬低的会摔着你的。
可母亲并不听劝,比如擦玻璃之类的危险活或体力活,完全可以让弟弟去做,实际上,弟弟就住在母亲楼下。
一个电话打过去就能解决,母亲却从不吱声,就要坚持自己亲自做,害得我只能勤往母亲家里跑。
尽可能地我把母亲家里的活都统统包揽下来,避免母亲操劳过度,损伤身体。
父母很节俭,他们俩的工资是我的几倍,可他们从来都舍不得吃穿,每次去母亲家,我总习惯拉开冰箱看。
母亲的冰箱是我用发表文章的私房钱买下的,仅仅为了父母储存食物方便,可每次看到冰箱里不是咸菜就是凉拌菜。
当我带着孩子去看母亲的时候,父亲总是大盘小蝶的炒好多菜,父亲本是单位食堂的管理员,炒得一手好菜。
因为这个原因,母亲从来不做饭,其实,母亲也真不会做饭。
这样造就了我们姊妹三个人人都是厨房的一把好手,为了让母亲吃好,我一周至少去母亲家三次。
带着孩子去母亲家吃饭,母亲总会让父亲变着花样做饭,每天母亲逛早市负责采购,父亲负责掌勺。
这样,借助于我跟孩子的名,父母的伙食也变得好些了。
我这么用心良苦,变着法子狡诈自己,去设置温柔母亲吃饭的陷阱,骗得父母吃得好点。
隔三差五,我会带父母下饭店,如果不是父母过生日,父母是轻易不去饭店吃饭的,我就点他们没吃过的菜。
2004年,母亲突发急病去世,我很痛苦,但,心里却没有任何遗憾。
不管花钱,还是出力,父母在世时,我都做得非常圆满。
虽然,因为给父母看病,给父母置办后事,我在欠债累累的基础上又欠了很多债务。
但,我的心是安宁的,原因很简单,在父母身上,我舍得投资,舍得尽孝,舍得花钱。
在父母晚年生活上,我又舍得在时间上、在精力陪伴父母,给他们精神安慰和天伦之乐。
现在,同学的母亲过世,气氛没有一般人家那样悲哀。
但,在饭桌上,我看到同学滴米未进,滴水未喝,一直不停的抹着眼泪,于是,我明白了一切。
吃饭的时候,同学挨着我坐,我试图解劝同学,却反复听到他的一句话,太遗憾了!母亲走得太快了!
我说,如果你的痛苦到了无法解脱的地步,这些都不是理由,假如你平时多付出一些就不会留下遗憾了。
看着我,同学含着眼泪点点头。
我继续说,真正痛苦的应该是你父亲,把对你母亲的遗憾补贴在你父亲身上,现在还来得及。
据我所知,同学半年就挣到了三百多万,他的痛苦在于他没有让父母真正的得到晚年的享受。
虽然我穷,穷到一辈子我也挣不到同学的几分之几的钱,但,我对父母却能鞠躬尽瘁,百分之百的孝敬。
在同学家帮忙,我看到他们家的茶壶破烂不堪,茶壶盖不上盖,必须敲敲打打,才能盖下去或揭开灌水。
家里也没有饮水机,做饭的锅极其陈旧,厨房里脏兮兮的,沙发几乎快不能坐人了,床铺也普普通通。
收入眼帘的这些情景,很难跟富翁儿子的母亲挂钩,他们姊妹六个,父母的日子却过成那样,真不可思议。
其实,人的一生很短暂,生我们的父母和我们生的孩子,都是我们最亲的人,这种纵向关系打断骨头也连着筋。
谁抛弃我们,父母不会抛弃我们;我们抛弃谁,也绝不会抛弃儿女。世间,骨肉亲情是至高无上的,也是不求回报的。
对父母,我们要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对儿女,我们要尽心尽责抚养他们成人,这是我们心甘情愿要做的。
付出了,我们欣慰,也问心无愧;奉献了,我们高兴,也不留遗憾,难道不是这样么?
2007年9月5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