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精卫鸟的故乡有位诗人,名叫陈小素。认识小素很久了,我通常唤她素姐姐。小素气质沉静柔婉,每次见到她,都是稍显安静地稳坐着,听别人指点江山。我常常看到她眼里水莹莹的波光,泛着忧伤。我见犹怜的。若我是须眉男
精卫鸟的故乡有位诗人,名叫陈小素。
认识小素很久了,我通常唤她素姐姐。小素气质沉静柔婉,每次见到她,都是稍显安静地稳坐着,听别人指点江山。我常常看到她眼里水莹莹的波光,泛着忧伤。我见犹怜的。若我是须眉男子,定当守在她身旁,揽星摘月,只为掩去她眼里的波光,九死而不悔。可我不是,只有在暗地里,偷偷猜测,素姐姐的忧伤和忧郁是与生俱来的吗?如果是,上帝是眷顾她还是折磨她呢?
《素诗》很素,是小素经过好几年的酝酿才打造出的一本诗集,封面素雅清淡,简简单单,既没请名人作序,也没请名人题记,只是在诗歌中素淡地来去。我很喜欢。

读完《素诗》,我看见了尘世中一个忧伤忧郁亦安静的女子,只看到了她一个人,四周没有追随者,空荡荡的世界里,只有她长发垂肩,若一抹游魂孤独地行走。这个世界好清冷啊,仿佛灵魂都无处安置。
在这一片清冷中,小素的身上带着对世事及时光的疼痛,一个人,隐忍着,奔突着,建起了一座城池,那是一座独独属于她的城堡,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已荒凉,可这只是外界无法拯救的现实世界,实际上她建起的是她的精神城池,她在这里,或坐或卧,自由地来去,姿势随意,她把她的意象、技巧、过往、回忆、思想、时间、能量,都放在了这里,这里既记录了她的出生和离开,也生长了她的诗歌和襟怀,她把灵魂停靠在这里,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她最后的归宿也在这里,这座城池有个名字,叫窑庄。
于是在2-3年的时光里,小素的长发里长出了窑庄诗歌系列百余篇,我认为,与窑庄有关的诗歌可作为小素的代表作。这些诗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铿锵的语言,有的只是她目光所及之处,窑庄低如尘埃、微如草芥的所有活物,小素用她绵软的语言说出来,带着那么多的疼痛,一下又一下地,不是很强却持续不断地敲击着你的心,让你欲罢不能。
在窑庄系列里,我最喜欢《祭父贴》

……我们的话题也换回去
让人间的小分歧替代这大寂静
我身上有一生都填不尽的深渊
有你两条命也疼不完的孤独
父亲让小聚欢
替代这大离散(选自《祭父贴替代》)

……这几乎成了我沉默和负重的理由
父亲在之后的日子里
我宽恕难以宽恕的承受难以承受的
你的决然
让我来不及回馈的爱
成了我对整个世界的亏欠(选自《祭父贴愧疚》)

小素在窑庄就这样带着尘世的悲伤和父亲对话,所有的物是人非、所有的繁华苍凉、所有的晨昏定省都是小素在生活中体味到的诗歌的痛。尽管也有炊烟、也有药草、也有清酒这些闪烁着明亮的底色的照耀,可归根结底,小素在“卑微地写下:回来时,带给了我们一种旷世的孤独和解不开的忧伤。
窑庄是小素自己的窑庄,是小素永远的故乡,也是她诗歌永远的故乡,小素把历史和现实在窑庄重新搓揉、排列、组合、升华,成为她不竭的诗歌山寨。
能写出这样忧伤绵软却招人疼的诗,无疑,小素是善良的,可为什么,她那么疼痛呢?我想在这些字句中寻找答案。
小素在诗中常常用到一个字“碎”,仿佛所有的事物,还有记忆都是破碎的,包括美,当真如此吗?
她说:没有谁比一朵雪,更与我相似。我人在太平,心在乱世。为此她写了长篇叙事诗《雪中诗》,在这首长诗里,她讲她到了异地,却在怀想她沦陷着的帝国,那里被雪覆盖,是冰冷的,悲悯在她心里,我如果算作读懂了的话,她讲的是她在外求医的过程,一种疼将由另一种疼来消解。诗的最后她写道“和心碎一样,我只有认从”。我的心也疼了,她是在怎样的心情中写下这样忧伤和疼痛的诗啊。
我想,生活肯定给了小素很多的磨难,带给她半生的伤痕,只是我们不知道。

一个被命运劫持的人
这些年所过之处
皆被称作忧郁者….(选自《沙滩上》)

青春被琐碎和重压所分解
在水一般的光阴里慢慢麻木了的爱
还是若干年后一个试图妥协
却又不停地抵御着在时光和命运双重的追逼里
献出血和盐份也不甘说出顺从的人(选自《羞愧》)

几十年我身负使命
混迹在人世间
仿佛所有的言说和书写
都是在找寻、磨砺着这个词
和这些风雨一样它一经诞生
便锋利无比
在不断矮下去的土墙上打开一个缺口(选自《缺口》)

人们常说磨难是财富,我想也适用于小素,正是生活的磨难打造出了这么一个眼含忧郁、心地善良、在生活中隐忍着的诗人,如同精卫鸟一样,衔微木将以填诗歌之沧海。
除了生活的磨难,还有对万物的悲悯,让小素疼着。她在《野茅草漫过黄昏》中写道:我不是一个可以漠视残缺的人/生活把我们从襁褓带向泡影/又从泡影把我们带向襁褓/而羊群散了马厩空了/一场被遗弃的美/在黄昏里起伏寂寞浩荡。/与此类似的,还有她对窑庄风景一点点在逝去的悲怜,还有随时光消失的那些窑庄的女人,她怜惜着她们的兴衰枯荣,她在叹息,美被遗弃,得不到拯救,如同她一部分被遗弃的命运。看起来有时候完美的表相,却有着破碎的内核,具有悲剧性的美。她的诗歌如此告诉我。
.磨难、遗弃、忧伤、挣扎、带给了小素不一样的感觉,造就她的诗,也造就了一个带着忧伤行走的女人。我们疼她的疼,可细节我们再不会清楚。
这是梦一般的诗,这是一个梦一般忧伤的女人,让人疼惜不已。
我更喜欢她对诗歌的态度,《路漫漫》中她这样写:我拒绝同行让出阳关道/拒绝合唱耻于与他们齐声颂扬/生活还不是那镜中花。《在威海》中她这样写:我们怀抱锋芒如此热爱/却总是如此地/力不从心。也只有这样拒绝喧嚣、拒绝流行、拒绝俗务,才能成为诗歌的贵族。小素做到了。
安之若素,是小素的态度,也是对小素的评价,安之若素的素,是小素的素,也是《素诗》的素。愿天下女人都能安之若素,作自己精神的主宰者。
谨以此送给小素和《素诗》。心动而已。无它。